“分子烹調”讀書報告-Making Stock(一)

前言
前陣子瀏覽了一些網站,談到「分子烹調」,這專有名詞已經行之有年,但是學於廚藝的筆者,這其實還是個非常陌生的字眼,畢竟在台灣還是屬於非常少見的新烹調法,事實上這也不是甚麼多麼先進的廚藝技術,只是把廚師搖身一變,成為了為客人烹調食物的「科學家」罷了!

在一家非常知名的米其林三星餐廳,為了提供高水準的菜餚,該店一年只營業一半的天數,另外一半的天數,則是廚師們待在廚房裡,不斷的利用科學技術,來創作新的菜餚,於其說是美味,不如說是新鮮(有趣),讓顧客來到這都能不斷的品嚐到最新的食物。

在筆者找到這本書後,翻起了第一篇閱讀,面對這艱深的語言與專業術語,不斷的查閱字典,和各位分享這有趣的理論,看似簡單的「常識」,卻也不斷的增進了內心的思維。

“分子烹調”讀書報告-Making Stock
當肉放入滾水中,肉汁的釋放比起冷水較不容易釋出。

牛高湯(也叫做”Broth or Bouillon”出自1867年Le livre de cuisine一書),是一般烹調的靈魂!比起水來說,它並沒有味道,放入疏菜或肉類在水中,加入酒或是其它液體,長時間的小火烹煮。這液體在傳統上是屬於第一道程序,卻也是用來濕潤各樣的菜餚和作為醬汁的成分之一。
食譜通常標示著這句話:「逐漸的加熱液體」,這無非是為了使高湯更有味道並且也是高湯清澈的重要因素之一。肉類應該在開始烹煮時放入冷水中,大部分知名的法國廚師都知道這位「廚神」 Marie-Antoine Careme, 早在一世紀前提出:「高湯必須慢火的滾,不然白蛋白凝結會變硬,水不需要時間去滲入肉內,避免凝結的成份自我分離。
為了在萃取時使白蛋白不在肉類裡面凝結,要使溫度幾乎不沸騰,讓各樣的物質在水中祕密且容易的溶解出來,肉汁的釋放,關乎於高湯的澄清。
我們有理由說,如果肉產生不同質量的肉汁,取決於第一次放入水中的是熱水還是冷水?明顯的表現在長時間的烹調。有一專家認為高湯至少要數小時以上的烹煮,這產生了一個情況,當肉已經熟了並且無法再給予肉汁或是風味,為了使它能完全的在鍋中消耗盡,長遠的增加肉湯風味,避免食物變壞的風險,作者的建議範圍在五小時內為裡想。
這很難去了解,烹調五小時後,氣味與味道仍然取決於水最初的溫度。另一方面,這很容易見到,高湯裡的物理運動,懸浮顆粒從肉中分散出來,使混濁的湯變澄清,成為減弱味道的危機。

留言